至汉源爆破大渡河中壅塞体 5天肠梗阻疏通(组图)
发布时间:2023-03-15
核心提示:11日下午,因山体崩塌在大渡河构成的阻塞体溃口成功爆破,溃口处27块支持阻塞体的巨石被爆破清除。大渡河河道拓宽了20多米,因此对下游已不会再造成任何的要挟。



华西都市报8月12日报导
昨天下午,因山体崩塌在大渡河构成的阻塞体溃口成功爆破,溃口处27块支持阻塞体的巨石被爆破清除。大渡河河道拓宽了20多米,因此对下游已不会再造成任何的要挟。下1步的工作重心将由清除阻塞体,转为全力搜救、消毒和善后安置工作。抢险救济指挥部宣布应急抢险结束。
准备 高科技设备 直播危岩体险情
昨日上午,汉源县再次下起了大雨。在度过1个不眠之夜后,相干专家在早上7时左右又赶到猴子岩现场。随同专家赶到现场的,还有1是要采取措施1套被称为高科技的“4川省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”。
这套系统由便携式终端系统和单兵摄像两个系统构成,价值500多万元。便携式终端系统不但能在1千米内,无线接收到单兵摄像系统发回来的视频画面,指挥部人员还可以通过音频与处在山崖上的人员直接对话。其视频、音频不但可以通过微波在1千米内实现“直播”,还可以通过卫星传输,发回省内外的系统接收点。
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人员打开1口塑料箱,取出1个类似笔记本电脑的装备,工作人员说,这台“电脑”就是便携式终端系统。随后,工作人员又取出1件似橡胶背心的东西让1名武警战士穿上,接着又拿出1台DV交给这名战士。原来,这件“背心”就是单兵摄像系统,它与DV连接,背心上面有根1米左右长的天线。据了解,“4川省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”在汶川大地震中首次亮过相,昨天是该装备第2次“上阵”。
在交代使用说明后,这名武警战士背着单兵摄像系统,与省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钱江澎等专家1道,沿着紧靠山体的钢管脚手架,向这次产生崩塌的岩石体右边“耳崖”方向攀爬。记者了解到,前晚对“耳崖”区域危岩体爆破后,因当时天黑,专家们未能上山实地查看。计划爆破的危岩体是不是清除?钱江澎等专家在决订婚临观察的同时,还利用武警身上的单兵摄像系统,将危岩体现状通过单兵摄像系统,发回便携式终端系统,让终端系统现场直播,以便让专家在安全区域内,对这段危岩体结构的危险程度进行比对评估。
会诊 决定再次清除“耳崖”危石
“老钱,你要往左边靠点儿,旁边有危险。”在便携式终端1块10厘米左右的显示屏上,画面显示着钱江澎在“耳崖”的登山情况。当专家宋光齐看到钱江澎等人攀爬的位置,马上通过麦克风提示钱江澎等人谨慎。通过对山体的现场直播,宋光齐与钱江澎等人都同时发现,在钱江澎等人所在位置顶部,有1块岩石出现了很大裂缝。钱江澎向宋光齐等人汇报说,他估计那块出现裂缝的岩石有100立方米左右,已邻近崩塌点。
专家们在“耳崖”段通过两个小时勘查,下山1行人与宋光齐等专家立即召开会议,对这块邻近崩塌的岩石“会诊”。上午10店左右会诊结论出来了:目前除100多立方米的岩石邻近崩塌点外,“耳崖”部份的其他
岩石虽有崩塌迹象,但不会在短时间崩塌。专家们认为,应将这100多立方米的危岩实行爆破,消除对“耳崖”段岩体的应急状态。
中午12时左右,爆破人员在“耳崖”的危石处安置好了96千克炸药。与此同时,武警战士早已乘坐冲锋舟,前往大渡河面的阻塞体作爆破前准备。斟酌到对阻塞体爆破的难度系数,对阻塞体的爆破排险工作,由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强言担负。
张强言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,阻塞体段有27块巨石,每块巨石都有10余吨重。正是由于每块巨石过分沉重,汹涌的大渡河河水没法将它们冲走。这些巨石与阻塞体段的泥石抱成1团,由此构成了阻断河水奔流的最大障碍。因此,要排除阻塞体段的险情,首先就得对这些巨石“动刀”。根据现场研究,张强言等专家决定在27块巨石上,总计开挖出80余个爆破孔,同时还要在这些巨石旁边的泥石混合体中,发掘12个放置炸药的爆破坑,用1.2吨炸药爆破阻塞体段。
起爆 阻塞体和山体危石几近同时炸响
在指挥人员指挥下,对阻塞体爆前准备工作有序进行。记者现场看到,冲锋舟在阻塞体段与距离阻塞体段3千米外的临时码头之间来回穿梭。张强言说,由于27块巨石个个坚固,开挖爆破孔难度很大。为了保证3台风机1直运转,指挥部相继调集500余人次赶赴阻塞体段,轮番开挖爆破孔和爆破坑。
下午5时左右,阻塞体段的爆前准备工作进入扫尾阶段。喜讯传来后,指挥部立从而有助于减轻重量、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即
发出对阻塞体段半径为1.5千米范围内实行警戒的命令。
昨天下午6点30分,雅安市副市长廖磊开始倒计时读秒:“9、8……3、2、1,起"爆!”话刚落音,阻塞体上腾起1股黄色的烟柱,1直冲到了半山腰的位置。几秒钟后,黄色烟柱静止在空中,这时候“砰”1声巨响远远传来。就在阻塞体炸响以后,山体的危石也开始爆破。
待安全检测员确认安全后,本报记者第1时间进入现场。老远就听见专家们高兴地大喊:“成功了,非常成功!”
据了解,由于前晚和昨天白天大渡河上游有降雨,河道的水流量已开始增加,溃口处的水流也更加湍急。好在爆破及时,不然水位可能又会上涨。
专家释疑 危岩仍会崩塌但危害不大
昨日中午,钱江澎代表专家组成员向媒体通报说,排除“耳崖”100多方危石后,标志着“8·6”抢险应急指挥部消除了对猴子岩的应急状态。钱江澎承认,经过实地勘察后,发现“耳崖”有小范围内的岩体出现了裂缝,这些岩石还可能产生崩塌现象,但崩塌不会产生在短时间内。他说,这段危岩体自然崩塌时间有可能1月内,乃至可能长达1年。
“那末,这样的危岩体是不是将继续清除?”钱江澎回答说,猴子岩消除抢险应急状态后,对这段危岩体的清除工作将进入非应急状态。以后,相干部门将本着经济和保护安全角度,斟酌再次清除这段危岩体。
“这些岩石1旦崩塌是不是再次成灾?”钱江澎告知记者,瀑布沟水电站建成后,在新的省道306线汉源段的路面下将是大渡河上的1个湖泊。在构成湖泊前,汉源段上游的居民早已拆迁,因此,即便再出现岩石崩塌现象,也不会带来严重灾害。况且,“耳崖”段剩下的危岩体体积其实不大。
最新消息 金口河段又发现4具遗体
随着时间1每天过去,失踪者的家人不能不接受1个残暴的现实,就是被宣布失踪的人真的找不到了。最近两天,愈来愈多的失踪者家属前往猴子岩,祭奠失踪已1周的亲人。
昨天,搜救人员在大渡河金口河段又发现了4具遗体。其中3男1女,死者身上分别有多处伤痕。是不是与“8·6”山体崩塌事件有关,相干部门还在进1步核实。记者还了解到,8月8日,搜救人员在犍为县5通桥段发现的1具男尸,已确认为“8·6”遇难者。截至目前,在大渡河1共发现了8具遗体,其中两具遗体已被确认为“8·6”山体崩塌事件失踪人员。
另外,随着河水逐渐降落,昨天中午,记者看到在阻塞体上游产生崩塌的河段,有89处油处理方法非常简单迹。据现场的救援人员判断,水面漂浮的极可能是车辆的机油,并由此判断,有不止1辆汽车被淹没在水中。随着溃口成功爆破,水位很快降落以后,将水落“车出”。
(本文来源:华西都市报 作者:王仁刚李东阳杨涛摄影报导)